一个月内招聘到500大咖,滴滴前HRD是怎么做到的?

概要:我们把人才分为A、B、C、D四种等级,最优秀的精英是A类人员,往下有B、C、D,我们宁愿招一个优秀的A,哪怕花两个B的价钱,也不要招两个B。

 

锄禾日当午,不如招聘苦;

对着编制图,一哭一下午;

哭了一下午,编制还在补;

编制刚补完,项目又重组;

重组继续补,难堪心头苦;

招的累死人,不见一个主。

–来自群友-@文敏!

一个月内招聘到500大咖,滴滴前HRD是怎么做到的?-Moka官网

创业公司初期没有雇主品牌搭建、没有口碑、没有客户资源、还有不确定的发展方向,最有价值的就是创始人的情怀和梦想了。对于这类公司,人才的招聘需求旺盛,可是如何用有限资源吸引各行大牛加入?如何组织起优秀的招聘团队?如何组建大牛创业团队呢?

滴滴前 HRD 辛琳琳带来了优质分享:独角兽企业在创业初期的人才战略–攻略篇。

辛琳琳——曾在滴滴出行、好未来教育、新华联、网讯等公司任集团人力资源总监、招聘总监等职务,对互联网、多元化企业及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有丰富经验。

分享的开始

早在2000年-2010年,大部分招聘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,用智联、51job、英才这样的渠道找到相应的候选人,到了2011年-2017年,我们发现需要招很多85后、90后,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,开始有了选择工作的意识。

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比较慢的阶段,互联网人才招聘有相对充足的时间,我们可以招聘应届大学生进行培养,百度、腾讯招的应届生比例是非常高的。现在人才市场上不错的技术人才,基本上是在那个体系里培养出来的。

最近两年,我发现招聘越来越难。滴滴的兴起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,人才开始变得难找,同时创业的大环境非常好,国家给了很多扶植政策,很多人自己创业了,你会发现,一个好的人才特别难找,甚至90后都不太容易找到,不是说招不到人,而是招不到你想要的特别优秀的人。

M

我根据自己的从业经历,总结了创业公司招到大牛人才的几个要点:

1、速度决定成败 

计算机网络、云存储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工作、交流成本越来越低,你很容易找到好的候选人的信息,这在2010年之前是不可想象的,那时候只能通过网才或者熟人,或者打陌生拜访电话,或者直接到公司去挖,但最近几年,你会发现,脉脉、LinkedIn、拉勾、人才啊等许多人才共享的软件,大量的人才信息在网络上公开,找到你想要的那个人并不难。

在你能轻松找到人才联系方式的同时,你的竞争对手也能很快找到他们的信息,这个时候两点很重要:

一是你的速度是不是够快,是不是第一个跟他沟通的;

二是你的诚意足不足,能不能吸引牛人加入你的团队。

这个过程中, 业务部门老大,或者公司老大往往是吸引人才的关键点。我在好未来教育集团的时候,重要的岗位我都会邀请CEO来做面试,第一是对人才的尊重,他会觉得倍感荣幸,对团队更有信心;第二老板的态度决定了业务的发展,他会觉得这个业务是老板非常关注的,因此愿意做更多的事。所以速度和态度决定了招聘的成败。

2、精英文化 

我们把人才分为A、B、C、D四种等级,最优秀的精英是A类人员,往下有B、C、D,我们宁愿招一个优秀的A,哪怕花两个B的价钱,也不要招两个B,为什么?因为B类员工会增加其他的负担,而一个A类员工的工作能力远远超过两个B的员工,可以帮老大减轻很多负担,很多你没有想到的地方,他能想到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

一个公司是否有精英文化,取决于老板的心态。如果你想成为谷歌那样的公司,你一定要招最优秀的员工。

3、聚集效应 

因为A类的人有足够的自信,希望找到和自己一样的人交流,你能听懂我在说什么,而不用担心被抢了风头,因为他足够自信,就像谷歌、百度最初的那一批员工;相反,B类的员工会有不安全感,你来之后会不会挤掉我?或者让我的工作很难做?所以他往往会招聘C类和D类的员工,一旦招了C类和D类的员工他就会不断提出需求,说他的工作干不完,需要招更多的人,这个时候,老大要判断几件事情:

  1. 他的产能是不是足够?有些人没有100%饱和,如果没饱和他还在要人,就要考量一下;
  2. 如果他不停要人,你可以看一下他招的人都是什么人,是不是能力很一般?

刚才说了速度决定成败,一个软件的开发,如果不能切中要害,往往要走很多弯路,这样一来,别人就可能跑在了前头,本来很有优势,来回折腾几次之后,反倒落后了。你丧失的是机会优势,你要花原来十倍的成本去追赶。

我们招聘的同时也要防止竞争对手挖走我们的人。员工保留是很关键的一部分,你的保留计划好不好,给员工提供的生存环境、激励环境好不好,同样是吸引大牛加入的关键点。

4、游戏化招聘 

90后里也有一些大咖、牛人,这个时候用传统的方式是吸引不了他们的,要用一些游戏化的手段和方式招聘相应人员。

最后我要强调一点,业务部门的领导是最重要的HR伙伴,这一点各位一定要传达给业务部门的负责人,现在很多人觉得人没有招到是HR的事,其实不是。招不到人HR部门有责任,但是业务部门也有一半的责任,为什么?因为业务部门要出面吸引同质的伙伴,这是很关键的。

  1. 滴滴创始人本身就有BAT背景,关系很强大,对于不知名的小创业公司,如何吸引大牛人才?

辛琳琳:首先,我到滴滴的时候,滴滴还是一个不被认可的小品牌。有人说滴滴创始人从BAT出来的,其实不是,当时我们招聘的时候,很多大牛并不认可滴滴,觉得滴滴只是一个小的APP。

我当时把整个百度的大数据中心挖了一遍,很多人是不愿意过来的。我们当时挖了一个二类的牛人,承诺给他较高薪酬,结果竞争对手双倍工资挖走了,所以在吸引人才方面,雇主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

其次我要强调,业务部门需要出面。HR的首要任务是找到这个人,把公司未来的发展展示给他看,然后用一些激励的手段和诚意打动他,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很多,包括和大牛原来的公司做沟通和安抚。

总之,在雇主品牌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,HR要先打开局面,找到相应的人,然后业务的老板一定要冲在前头,跟HR打配合,挖这个人。

  1. 招聘人员如何打开局面?

辛琳琳:我用好未来的例子来说明,我们当时用了一个很笨但非常有效的手段,就是不断对想要招聘的人才进行画像,并分析目标企业,把他们的组织架构、各个条线的负责人情况摸了个遍。

你在找这个人的时候,心里一定要给他一个画像,他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、跟团队怎样配合、最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,而不是盲目地去找一个候选人。

HR也不是所有的业务都懂,一下子招到合适的候选人是很难的。我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找人聊,找这个行业的十个大咖去聊。比如我跟十个产品总监聊完以后,我对产品的理解和原来是不太一样的,我会非常清晰我要什么样的人,所以想吸引好的候选人,一定要舍得花时间,在不懂的时候,一定不能盲目去谈。面试的量要稍微大一点,但必须是符合要求的候选人,精准地吸引和招聘,而不是简单扩大范围。

  1. 对于大牛级别的候选人,有什么好的激励方式?除了给股份之外还有其他的激励方式吗?

辛琳琳:给股权是一种方式,但一定要看这个候选人是否合适,我们之前也遇到过,比如给了股权之后发现这个人不合适,他并非技术不好,可能是和团队的沟通不太好,这会很尴尬,所以股权的授予要非常谨慎,什么时间什么方式都要考虑。

对大牛人才的激励,第一,要看他的诉求,很多大咖的诉求是梦想,即这个事情是不是他想做的。到了一定级别之后,他不会对钱有太多的要求,金钱已经不是决定他去留最重要的因素;第二,跟谁很重要,老板是什么风格、能够给予牛人怎样的机会,跟着他有没有发展;第三,整个公司的业务发展很重要。最后才是钱、股权这样的东西。

  1. 你的招聘团队有没有一些游戏化的招聘手段?在滴滴一个月完成七百个招聘的压力下,有哪些让团队参与进去的游戏化手段?

辛琳琳:滴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叫对赌。当时我们部门为了提高效率激发潜力,就跟老板做了一个对赌,说如果我们五六个人在一个月内完成了500多个招聘,就去济州岛旅游,如果输了,HR小伙伴就要穿着泳衣办公一天。当时提出这个对赌还是蛮震撼的,一个月招五百多个人,当时很多业务部门都等着看我们笑话,当然他们也会帮助我们。

整个过程还蛮嗨的,我们用了一些非常细致的项目管理手段,比如每天检查进度、每天问责、有激励性的评分表,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工作的进展,有一个共享的平台,把我们每天看过的简历在微信群和公邮里共享。

到了最后还差一百多份简历的时候,大家其实是很紧张的,于是我们调动了业务部门一起周末加班做招聘,因为是集中招聘,当时整个团队士气高涨,团队之间的信任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,这就是我们用游戏化的招聘做了对赌,最后发出了530个offer。

  1. 在招聘大牛的过程中,怎样的沟通方式会比较有效?

辛琳琳:找到牛人后,要看他当时的状况,可能分两种:一种是根本不想动,那么你要跟他成为朋友,然后反复沟通和交流,把你公司的情况反复植入;一种是他本身有一点点意向,对你的项目也没有排斥,那么你要看看他具体想要什么,刚才我说了,梦想、老板、公司、收入,他到底想要什么?了解了他的需求之后,你抛出橄榄枝还是很容易打动他的。

总结:招聘是套组合拳

  1. 公司处于创业阶段时,一开始就可以定义公司文化。精英文化在新的创业公司里是完全可以定义的。

盖洛普用12个问题确认每个员工的敬业度,其中有一个问题就“我和我的同事都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”,也就是说判断员工是否敬业,很关键的一点是你和你身边的同事是不是都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,如果有人混日子,其实会劣币驱逐良币。

2.我们要去确认,团队成员的能力是不是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?

很多老板,特别是传统企业的老板,不懂产品不懂技术,招聘到技术负责人,可能会一下子建一个很庞大的技术团队,这需要非常慎重,因为他要定义自己的团队。

人力的成本是非常高的,不光是工资,还有背后的很多东西。如果你吸引的是B类,那他可能会吸引C和D,这样就不能用最高质量的人才投入战斗。所以,我宁愿给一个人的工资发高一些,我也不愿招两个人平分他的工资。

  1. 愉快地玩耍,就是要适应90后和年轻员工的习惯。

用游戏化和娱乐化的手段介入公司的运营管理,非常有意思,比如滴滴的对赌文化、数据上墙,拿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做奖励或者处罚(比如蛙跳、臀部写字)。

当今时代,人才很重要,但更为重要的是,我们是不是把招人这件事真正作为第一要务?当你真的觉得这个岗位很重要的时候,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,什么时候一定要把人搞到。业务部门的头儿必须要有自己的外部圈子,不能全部依赖于人力资源部门。老板需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,不光进行业务对接,还有人才方面的布局。招到非常想要的人很难,这需要组合拳来满足需求。

 

点击这里免费申请试用>>

 

关闭菜单